好学若饥 - 让我们共同前行!

好学网



当前位置: 好学网首页 > 大学学历 > 高考 >

安师大官网网址:www2.ahnu.edu.cn/(14)

时间:2016-06-02 11:08来源:教育网 作者:好学网 点击:
本专业主要开设通信原理、传感器原理及应用、射频与无线通信、无线传感器网络、物联网工程设计管理、计算机网络、嵌入式系统和物联网综合应用设计实践等主干课程以及物联网软件开发方向的专业课程。 本专业现有专任

本专业主要开设通信原理、传感器原理及应用、射频与无线通信、无线传感器网络、物联网工程设计管理、计算机网络、嵌入式系统和物联网综合应用设计实践等主干课程以及物联网软件开发方向的专业课程。
本专业现有专任教师17人,其中教授3人,副教授5人,硕士生导师7人,博士(含在读)10人,安徽省高等学校学科带头人1人,校级“计算机应用技术”重点学科带头人1人。
在安徽省“振兴计划”的资助下,本专业现已经建成物联网基础、智能交通、食品溯源、智能机器人、环境监测、无线传感网、通信原理、嵌入式、云计算等10余个实验室,实验设备台套数超过**0台(套)。
本专业理论与实践并重,大幅提升实践课程比重,每学期邀请企业到校授课,组织兴趣小组进实验室参与科研项目。鼓励学生参加国家级、省级物联网、数学建模、挑战杯等大赛,累计获得各类奖项30余项。实习均统一安排到北京、上海、南京、无锡、杭州等地知名物联网企业,在实际工作岗位上进行锻炼,受到相关企业欢迎,社会需求量大,就业前景广阔。授予工学学士学位。

物理与电子信息学院
物理与电子信息学院源于省立安徽大学理学院物理系,创建于**29年,是国内较早建立的大学物理系之一。在80多年的办学过程中,张文渊、金肖宗、夏敬农、雷瀚、吴锐等一批知名的专家学者曾执教于此,形成了严谨治学的优良学风和深厚的学术底蕴。**00年4月成立物理与电子信息学院,下设物理系、电子信息工程系、通信工程系、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系、自动化系、原子与分子物理研究所、智能测控技术研究中心、光电技术研究中心、物联网工程与技术研究中心,已发展成为理工交融的特色鲜明的综合性学院。
学院师资力量雄厚,教学、科研成果突出。现有教职工121人,其中教授**人,副教授34人,具有博士学位教师46人,具有海外研修经历的教师17人。获中国物理学会第六届胡刚复物理奖1人(陆同兴)、“全国曾宪梓教育基金奖及优秀教师奖”4人、陈香梅优秀教学奖2人,安徽省高校拔尖人才1人、学术技术带头人及后备人选4人,省级教学名师2人、优秀教师4人,校级卓越教师1人。近5年来,学院共承担各级研究项目80余项,其中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余项,出版专著、教材11部,发表重要学术论文500余篇,获安徽省科学技术奖2项,省高校科技进步奖2项,国家授权专利90余项。
学院图书资料室藏书量丰富,现有各类中、英文藏书数万册。学院现有实验室总面积约7600平方米,教学科研资源丰富,拥有国际先进水平的激光光源和信号探测系统等仪器设备6588台(件),价值约3000万元人民币。
学院拥有化学物理学(含物理化学)和生物物理学2个博士学位授权点,物理学一级学科硕士授权点(原子与分子物理、光学、理论物理、凝聚态物理、无线电物理、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课程与教学论(物理)、物联网技术、生物物理学等3个二级学科硕士点,光学工程和学科教学(物理)等2个专业学位硕士点。
学院设有物理学、电子信息工程、通信工程、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自动化等5个全日制本科专业,以及理学实验中心、工学实验中心、工科实训中心。1个国家级特色专业(电子信息工程),1个省级特色专业(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 1个省级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专业(电子信息工程专业),2个省级示范实验中心(基础物理实验教学中心、电子通信实验实训中心),1个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省级精品课程、3门省级资源共享课程。
学院现有在校生约1700人,其中本科生约1500人,研究生约**0人。学院始终把高质量的人才培养作为学院的根本任务,高度重视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积极开展“走进科学”科技文化节、“创新杯”学生科技作品竞赛、电子元器件识别暨焊接竞赛等具有专业特色的品牌活动。我院学子在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大赛、“挑战杯”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飞思卡尔”杯智能车竞赛和校学生专利发明大赛等专业学科比赛中,多次获得国家级、省级、校级奖励。学生培养质量优良,毕业生就业率超过96%,研究生录取率约30%,受到著名高校、科研院所、基础教育界、企业的一致好评。办学至今,学院先后为国家经济建设和教育事业输送了大批优秀人才,有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中科院“百人计划”、“长江学者”特聘教授、美国物理学会会士、中学特级教师和企业高级主管等,许多毕业生成为各条战线的骨干力量,为社会做出突出贡献。具有代表性的知名校友有:
张卫平(83届),华东师范大学物理系教授、博士生导师,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
潘必才(84届),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科学院“百人计划” 入选者
石云里(85届),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
陈庆虎(86届),浙江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04年入选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计划。现为浙江省“151”人才工程第一层次
王储记(86届),美国密西西比州立大学,物理学教授。
何光龙(86)届,美国怀俄明州立大学,物理学教授。
汪卫华(87届),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
张送根(88届),北京天智航医疗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11年中关村高端领军人才
郭文跃(89届), 中国石油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计划
吴成印(90届),北京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
齐 飞(91届),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02年入选中国科学院“引进海外杰出人才”(百人计划),**06年入选国家“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美国物理学会会士。
刘碧龙(91届),中国科学院声学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中国科学院“百人计划” 入选者
王宏利(92届),北京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
袁业飞(93届),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入选**05度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
程国胜(94届),中国科学院苏州纳米技术与纳米仿生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中科院“百人计划”入选者。
田善喜(95届,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07年入选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计划”, **11年”张存浩杰出青年科学家奖”
李 陶(96届),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科学院“百人计划”入选者,**12年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
高文书(97届),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员、研究生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黄存顺(98届),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研究院,博士生导师
电子信息工程:本专业是国家级特色专业,培养具备电子技术和信息系统的基础知识,能从事电子设备和信息系统的研究、设计、制造、应用和开发的较高水平工程技术人才。部分学生培养成为同时具备从事电子工程师和高职高专院校教师工作的“双师型”人才,也为硕士研究生教育输送优质的生源。授予工学学士学位。
主要理论课程包括电路理论系列课程、计算机技术系列课程、信号与系统、嵌入式系统设计、数字信号处理、电磁场理论、单片机与接口技术、电子设计自动化、现代电子测量技术、自动控制原理、传感器技术等。主要实践性教学环节包括课程实验、程序设计训练、课程设计、金工实习、电装实习、专业实习、专业综合实验、毕业设计(论文)等。
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本专业是光学、光电子学、信息学科与技术学科的多学科交叉专业,培养具备在激光技术、光电检测、光电子学、光学信息处理、光电显示与存储以及相关学科领域,特别是“光、机、电、算”一体化等相关产业,能够从事科学研究、科技研发、教学、产品设计、生产技术或管理工作的高级专门人才,也为硕士研究生教育输送优质的生源。授予理学学士学位。(责任编辑:haoxuee)

      学友请微信搜索好学网,或加公众号 haoxueecom 获取更多学习资讯!      

赞一个
(0)
0%
嘘一下
(0)
0%
------分隔线----------------------------